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7:37:23  浏览:851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省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县级以上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并负责本规定的实施。
县级以上气象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防雷减灾机构(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防雷设施的建设进行监督和指导。
未设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的县(市),其防雷减灾工作由上一级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电力高压线路、发电厂、变电站的防雷减灾工作,由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并接受当地防雷减灾机构监督。
第五条 建(构)筑物防雷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由持有相应设计和施工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禁止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或超出资质等级承接防雷工程。
第六条 新建防雷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防雷设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七条 对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易燃易爆等高雷击概率的场所的防雷设计实行审核制度,未经当地防雷减灾机构审核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第八条 施工单位应按经审核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当地防雷减灾机构的监督。设计方案需变更的,应按原设计、审批程序报批。
第九条 各级防雷减灾机构应依法对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发给合格证书。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城建、规划等有关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十条 防雷设施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检测时间为每年一次。油库、气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设施,每半年检测一次。检测合格后,发给合格证书,不合格的,应及时整改。
第十一条 防雷设施的使用单位要做好防雷设施的维护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或报当地防雷减灾机构处理。
第十二条 各级防雷减灾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检测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防雷技术规范,保证技术数据的真实、科学。
第十三条 各级防雷减灾机构负责本地区的雷电灾害调查和雷击事故鉴定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建立相应的雷电灾害调查制度,并把当年雷电灾害情况报当地防雷减灾机构汇总后,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
第十四条 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县级以上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由县级以上气象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其所属的防雷减灾机构处以3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七条规定,防雷设施设计未经当地防雷减灾机构审核合格,擅自开工的;
(二)违反第九条规定,防雷设施未经当地防雷减灾机构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三)违反第十条规定,拒绝当地防雷减灾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或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导致雷击爆炸、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等严重雷击事故的,应追究有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1999年4月1日起施行。



1999年3月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编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执行报告》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关于编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执行报告》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各贷款项目单位:
根据你单位与我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以及我行贷款项目管理有关办法和规定:借款项目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后12个月内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贷款项目执行报告》(一式二份)。为此,我行制定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执行报告》编写提纲。现发送给你们,请遵照办理。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执行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章 企业概况
第一节 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及法人组建情况
第二节 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品种、数量
第三节 主要产品市场需求、销售情况及占有市场概述
第四节 企业经济、财务效益概述
第五节 企业合同履约及资信概述
第六节 近二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 项目概况
第一节 建设必要性及预期目标
第二节 外部条件及环境
第三节 项目投资及资金落实概述
第四节 项目执行结果主要指标与《可研》对比及存在主要问题的说明

第三章 项目审批情况
第一节 《项目建议书》至《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报批过程及依据
第二节 《可研》的主要内容,分析与《项目建议书》等相应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 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第一节 项目筹资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资本金及投资者出资情况
第二节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析与《可研》等相应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三节 项目工期及质量情况,分析与《可研》等相应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四节 项目管理情况
一、项目实施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
二、招投标情况
三、项目投资、工期及工程质量控制
四、项目管理的主要经验及问题

第五章 项目(企业)投产及生产运营情况
第一节 试车及移交生产情况
第二节 工艺、技术及设备的先进、合理、可靠程度
第三节 投产配套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达产预测及所需保证条件、措施

第六章 经营管理及市场、效益情况
第一节 经营管理体制、模式及目标
第二节 产品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并与《可研》等相应内容的分析比较
第三节 产品品种、产量、价格情况,并与《可研》等相应内容的分析比较
第四节 生产成本、效益状况及有关指标,并与《可研》等相应内容的分析比较
第五节 产品市场、经营效益的预测

第七章 项目(企业)偿债、履约情况及预测
第一节 根据《借款合同》,债务人承担义务履行情况
主要对借款人的资信(付息)情况,担保、抵押单位的变化情况加以说明
第二节 偿债能力预测
一、测算借款还款期(其中:开行),与《可研》、《借款合同》等相应内容的分析比较
二、编制分年度还款计划(其中:开行),与《可研》、《借款合同》等相应内容的分析比较
第三节 履行合同(还款承诺)存在的问题及保证措施

第八章 项目执行总结
第一节 项目执行主要成效及经验
第二节 项目执行主要问题及教训
第三节 解决存在主要问题的措施建议
第四节 项目(企业)运营及前景展望附:一、项目执行有关文件资料
二、项目(企业)生产运营有关文件、报表
三、主要技术经济(财务)指标及计算公式
四、项目执行报表及编制说明五、《贷款项目执行报告》格式

附一:项目执行文件资料

1.《项目建议书》及批准文件
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文件
3.《项目初步设计》有关章节及批准文件
4.《项目开工报告》及批准文件
5.调整项目投资概算及批准文件
6.《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及批准文件
7.项目(企业)执行有关协议、合同
8.其它有关文件

附二:项目(企业)生产运营有关文件报表

1.生产运营有关协议、合同(如产品销售协议或合同)
2.生产运营有关年度(月)生产计划、统计及财务报表
3.其它文件、报表(如国家对项目经济政策规定文件)

附三:主要技术、经济(财务)指标及计算公式

-------------------------------
| | 指标 |可研|实际|差异|
|--|-----------------|--|--|--|
|1 |项目总投资(万元) | | | |
|2 |项目工期(年) | | | |
|3 |生产规模、能力 | | | |
|4 |主要实物工程量 | | | |
| |1) | | | |
| |2) | | | |
| |3) | | | |
|5 |投资利润率(%) | | | |
|6 |资本利润率(%) | | | |
|7 |投资回收期(税前、后)(年) | | | |
|8 |借款偿还期(税前、后)(年) | | | |
|9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后)(%) | | | |
|10|资产负债率(%) | | | |
|11|流动比率(%) | | | |
-------------------------------
(一)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其表达式为:

∑ (CI-CO)t(1+FIRR)-t=0
t-1
式中:
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CI-CO)t——第t年财务净现金流量
n——计算期
(二)投资回收期(Pt)。其表达式为:

∑ (CI-CO)t=0
t-1
累计净现金流量开 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
式中:Pt=〔 〕-1+〔_______________〕
始出现正值年份数 当年净现金流量
(三)投资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
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润总额
投资利润率=-------------×100%
项目总投资
(四)借款偿还期。其计算公式为:
借款偿还后开始 当年偿还借款额
借款偿还期=〔 〕-开始借款年份+------------
出现盈余年份数 当年可用于还款的资金额
(五)资产负债率。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率=------×100%
资产总额
(六)流动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附四:编表说明

一、一般性说明
1.本套表格是为执行报告设置的,分为辅助表和基本表两部分。辅助表是编制基本表的基础,先编辅助表后编基本表。编制依据是项目竣工决算、企业财务报表以及帐务、统计等资料。
2.表格按照项目计算期分为实际年和预计年两部分,实际年按照实际发生数填列,预计年在实际年的基础上进行预计。方法是根据企业生产及市场等情况预计未来第一年的投入产出,进而得出各项财务收支数,以后年度保持不变。
3.财务费用和财务收益的计算,可以采用含税价或不含税价,为了方便计算,一般采用不含税价。但无论用哪种价格计算,费用和收益都要口径一致。
4.增量财务费用和增量财务效益。凡不能单独计算财务费用和效益的改扩建、技改项目,其盈利能力应进行增量计算,清偿能力不计算增量,而要由项目扩展到企业,计算综合偿债能力。
5.各表栏目可以根据需要增设。
二、辅助表编制说明
1.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表(辅表2)
(1)本表按照分类折旧设置。制表时也可以按照企业情况采用综合折旧。
(2)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实际年按照企业各年实际提取数,预计年一般在计算期内折旧完。折旧年限低于计算期的,如果符合规定,可以依从企业实际,高于计算期的,一般依从计算期,永久性工程除外。固定资产残值率按照3%——5%掌握。
(3)固定资产原值,按照帐面原值列示。未来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如果是未来近几年的、属于本项目内的整改完善性投入,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2.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计算表(辅表3)
摊销方法:无形资产按照有效使用年限平均摊销,或按照不少于十年的期限摊销。递延资产中的开办费按照五年期限摊销,其他递延资产按照实际情况确定。
3.产品销售(营业)收入计算表(辅表4)
本表计算的收入为应计收入,销售单价一般采用不含税价,如果使用含税价,应予以说明。
4.产品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计算表(辅表5)
本表销售(营业)税金是大口径,即含增值税计算。这主要是为计算投资利税率指标提供应纳增值税数据。
5.单位产品成本分析表(辅表1)
本表以企业实际单位成本为基础编制,主要是为财务分析的有关内容提供数据。其中:“单位消耗”项下的“消耗定额”是指设计定额,“本期实际”是本期实际平均数。
三、基本表编制说明
1.资产负债表(基表4)
本表结构和内容与企业资产负债表相同,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方法编制,只编制实际年。本表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
2.总成本费用表(基表6)
本表采用总成本费用即全部成本的概念,计算总成本、经营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等数据。计算公式是:
总成本=生产(制造)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经营成本=总成本-折旧费-摊销费-借款利息;
(其中:借款利息为本期应计利息)
可变成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
固定成本=总成本-可变成本。
3.损益表(基表5)
本表主要计算利润总额、所得税、税后利润、未分配利润等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产品销售(营业)收入-产品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总成本
+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支出;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应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其中:应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上年度亏损余额
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未分配利润=税后利润-盈余公积-应付利润,
其中:盈余公积=税后利润×提取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1)“应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抵减项目,而非实际弥补亏损;
(2)“盈余公积”中含公益金;
(3)“未分配利润”是本年实现数,不抵减以前年度亏损;
(4)有所得税前或所得税后其他调整项目的,可增加列项或合并在有关项目中计算。
4.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基表7)
本表可以根据需要按借款种类列项。本表计算应计利息、还本付息等数据,并根据每年应还本付息数和还本付息资金来源数计算偿债覆盖率。
表内实际年的各项目按实际发生数列示,预计年按下列公式计算:
(1)本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余额+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
其中:年利率应是有效年利率,
有效年利率=(1+r/m)m-1,
式中:r——名义年利率,
m——年计息次数;
(多种借款的利息可以按照每笔借款分别计算,也可以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利率综合计算)
(2)本年应付利息=本年应计利息+上年应付未付利息;
(3)本年应还本金=本年合同归还本金+上年应还未还本金;
(4)年末借款余额=年初借款余额+本年借款额+本年应付未付利息一本年归还本金;
其他说明:
(1)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各项均指可用于还款部分,其中“未分配利润”如果是负数,应全额计入,并相应抵减还本付息资金来源;“财务费用”是指计入财务费用中的借款利息。
(2)预计年的还本付息一般原则:还款资金要先付息后还本;本金偿还顺序是:国外借款、短期借款、债券、长期借款,以及其他约定。
(3)本表不计算增量数据,还款资金来源按企业总体考虑。
5.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基表8)
本表以全部投资为基础,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项目说明:
(1)回收固定资产余值,一般取固定资产残值数;
(2)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含建设期利息;
(3)计算净现值的折现率,可以按照项目筹资成本率、行业基准收益率和项目设定目标等计取。
(4)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6.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基表9)
本表以投资者的出资额作为计算基础,把借款本金偿还和利息支付作为现金流出,计算自有资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其中,折现率的取值主要考虑投资人的目标值。
项目总投资来源表
基表1
----------------------------------------------------------------------
| | | 概算数 | 开 行 | 实 际 数 | |
|序号| 投资来源 |---------| |----------------------------| 备 注 |
| | |原概算 |调整概算| 评审数 | 合计 |19 年|19 年|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1 |拨款 | | | | | | | | | |
|--|------------|----|----|-----|----|-----|-----|-----|-----|-------|
|2 |拨改贷 | | | | | | | | | |
|--|------------|----|----|-----|----|-----|-----|-----|-----|-------|
|3 |开发银行贷款 | | | | | | | | | |
|--|------------|----|----|-----|----|-----|-----|-----|-----|-------|
| |其中:软贷款 | | | | | | | | | |
|--|------------|----|----|-----|----|-----|-----|-----|-----|-------|
| | 硬贷款 | | | | | | | | | |
|--|------------|----|----|-----|----|-----|-----|-----|-----|-------|
| | 专项贷款 | | | | | | | | | |
|--|------------|----|----|-----|----|-----|-----|-----|-----|-------|
|4 |投资公司委托贷款 | | | | | | | | | |
|--|------------|----|----|-----|----|-----|-----|-----|-----|-------|
| |其中:基金委托贷款 | | | | | | | | | |
|--|------------|----|----|-----|----|-----|-----|-----|-----|-------|
| | 其他委托贷款 | | | | | | | | | |
----------------------------------------------------------------------

----------------------------------------------------------------------
|5 |部门基建基金贷款 | | | | | | | | | |
|--|------------|----|----|-----|----|-----|-----|-----|-----|-------|
|6 |其他银行贷款 | | | | | | | | | |
|--|------------|----|----|-----|----|-----|-----|-----|-----|-------|
| |其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自筹: | | | | | | | | | |
|--|------------|----|----|-----|----|-----|-----|-----|-----|-------|
| |其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国外贷款(万美元) | | | | | | | | | |
|--|------------|----|----|-----|----|-----|-----|-----|-----|-------|
| |折人民币 | | | | | | | | | |
|--|------------|----|----|-----|----|-----|-----|-----|-----|-------|
|9 |其他 | | | | | | | | | |
----------------------------------------------------------------------

注:1.投资来源可根据评价需要分类、合并。
2.原概算指第一次批准概算;调整概算指最后一次批准概算。
项目总投资执行情况表
基表2 单位:万 元
---------------------------------------------------------
| | | 原概算 | 调整概算 | 竣工决算 | 决算比 | 决算比 |
|序号| 项 目 |----------|----------|----------| | |
| | | 金额 |其中:外币| 金额 |其中:外币| 金额 |其中:外币| 原概算 | 调整概算 |
|--|------|----|-----|----|-----|----|-----|-----|------|
| |总投资 | | | | | | | | |
|--|------|----|-----|----|-----|----|-----|-----|------|
|1 |建筑工程 | | | | | | | | |
|--|------|----|-----|----|-----|----|-----|-----|------|
|2 |安装工程 | | | | | | | | |
|--|------|----|-----|----|-----|----|-----|-----|------|
|3 |设备 | | | | | | | | |
|--|------|----|-----|----|-----|----|-----|-----|------|
|4 |工器具 | | | | | | | | |
|--|------|----|-----|----|-----|----|-----|-----|------|
|5 |其他费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总投资超支(节约)因素分析表
基表3 单位:万 元
-------------------------------------------
|序号| 超支(节约)因素分类 |超原概算 |超调整概算| 超评审 | 备 注 |
| | |(节约)额|(节约)额|(节约)额| |
|--|------------|-----|-----|-----|-------|
| | 合 计 | | | | |
|--|------------|-----|-----|-----|-------|
|1 |设计变更、漏项 | | | | |
|--|------------|-----|-----|-----|-------|
|2 |标准变动 | | | | |
|--|------------|-----|-----|-----|-------|
|3 |定额变动 | | | | |
|--|------------|-----|-----|-----|-------|
|4 |扩大建设规模和内容 | | | | |
|--|------------|-----|-----|-----|-------|
|5 |主要设备、材料价格变动 | | | | |
|--|------------|-----|-----|-----|-------|
|6 |汇率变动 | | | | |
|--|------------|-----|-----|-----|-------|
|7 |借款利息 | | | | |
|--|------------|-----|-----|-----|-------|
| |其中:工期变化影响 | | | | |
|--|------------|-----|-----|-----|-------|
| | 利率变化影响 | | | | |
|--|------------|-----|-----|-----|-------|
|8 |其他 | | | | |
|--|------------|-----|-----|-----|-------|
| | | | | | |
-------------------------------------------
注:分类根据评价需要增减
资产负债表
基表4 单位:万 元
--------------------------------------------
| 资 产 |年初数 |期末数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期末数|
|------------|----|----|----------|----|---|
|流动资产(合计) | | |流动负债(合计) | | |
|------------|----|----|----------|----|---|
|货币资金 | | |短期借款 | | |
|------------|----|----|----------|----|---|
|短期投资 | | |应付票据 | | |
|------------|----|----|----------|----|---|
|应收票据 | | |应付帐款 | | |
|------------|----|----|----------|----|---|
|应收帐款净额 | | |预收帐款 | | |
|------------|----|----|----------|----|---|
|预付帐款 | | |其他应付款 | | |
|------------|----|----|----------|----|---|
|其他应收款 | | |应付工资 | | |
|------------|----|----|----------|----|---|
|存货 | | |应付福利费 | | |
|------------|----|----|----------|----|---|
|待摊费用 | | |未交税金 | | |
|------------|----|----|----------|----|---|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 | |未付利润 |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 |其他未交款 | | |
|------------|----|----|----------|----|---|
|其他流动资产 | | |预提费用 | | |
|------------|----|----|----------|----|---|
| | | |待扣税金 | | |
|------------|----|----|----------|----|---|
|长期投资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 |
|------------|----|----|----------|----|---|
| | | |其他流动负债 | | |
|------------|----|----|----------|----|---|
|固定资产(合计) | | | | | |
--------------------------------------------

--------------------------------------------
|固定资产原值 | | |长期负债(合计) | | |
|------------|----|----|----------|----|---|
|减:累计折旧 | | |长期借款 | | |
|------------|----|----|----------|----|---|
|固定资产净值 | | |应付债券 | | |
|------------|----|----|----------|----|---|
|固定资产清理 | | |长期应付款 | | |
|------------|----|----|----------|----|---|
|在建工程 | | |其他长期负债 | | |
|------------|----|----|----------|----|---|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 | | | | |
|------------|----|----|----------|----|---|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 | |实收资本 | | |
|------------|----|----|----------|----|---|
|无形资产 | | |资本公积 | | |
|------------|----|----|----------|----|---|
|递延资产 | | |盈余公积 | | |
|------------|----|----|----------|----|---|
| | | |未分配利润 | | |
|------------|----|----|----------|----|---|
|其他资产 | | | | | |
|------------|----|----|----------|----|---|
| | | | | | |
|------------|----|----|----------|----|---|
|资产总计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 |
|------------------------------------------|
| |
|计算指标: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
| |
--------------------------------------------
损 益 表
基表5 单位:万元
--------------------------------------------------------
| | | 实 际 数 | 预 测 数 |
|序号| 项 目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1 |产品销售(营业)收入 | | | | | | | |
|--|-----------------|----|----|----|----|----|----|---|
|2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 | | | | | | |
|--|-----------------|----|----|----|----|----|----|---|
|3 |总成本 | | | | | | | |
|--|-----------------|----|----|----|----|----|----|---|
|4 |其他业务利润 | | | | | | | |
|--|-----------------|----|----|----|----|----|----|---|
|5 |投资收益 | | | | | | | |
|--|-----------------|----|----|----|----|----|----|---|
|6 |营业外净支出 | | | | | | | |
|--|-----------------|----|----|----|----|----|----|---|
|7 |利润总额(1-2-3+4+5-6)| | | | | | | |
|--|-----------------|----|----|----|----|----|----|---|
|8 |应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 | | | | | |
|--|-----------------|----|----|----|----|----|----|---|
|9 |应纳税所得额(7-8) | | | | | | | |
|--|-----------------|----|----|----|----|----|----|---|
|10|所得税 | | | | | | | |
|--|-----------------|----|----|----|----|----|----|---|
|11|税后利润(7-10) | | | | | | | |
|--|-----------------|----|----|----|----|----|----|---|
|12|盈余公积 | | | | | | | |
|--|-----------------|----|----|----|----|----|----|---|
|13|应付利润 | | | | | | | |
|--|-----------------|----|----|----|----|----|----|---|
|14|未分配利润(11-12-13) | | | | | | | |
|--|-----------------|----|----|----|----|----|----|---|
|15|可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总成本费用表
基表6 单位:万元
-------------------------------------------------------------
| | | 实际数 | 预测数 |
|序 号| 项 目 |--------------|-------------------|
| | | 1| 2| 3| 4| 5| 6| 7|
|---|--------------------|----|----|----|----|----|----|----|
| |生产负荷% | | | | | | | |
|---|--------------------|----|----|----|----|----|----|----|
| 1|生产成本 | | | | | | | |
|---|--------------------|----|----|----|----|----|----|----|
|1.1|原材料及辅助材料 | | | | | | | |
|---|--------------------|----|----|----|----|----|----|----|
|1.2|燃料及动力 | | | | | | | |
|---|--------------------|----|----|----|----|----|----|----|
|1.3|工资及福利费 | | | | | | | |
|---|--------------------|----|----|----|----|----|----|----|
|1.4|制造费用 | | | | | | | |
|---|--------------------|----|----|----|----|----|----|----|
| 2|管理费用 | | | | | | | |
|---|--------------------|----|----|----|----|----|----|----|
| 3|财务费用 | | | | | | | |
-------------------------------------------------------------

-------------------------------------------------------------
| 4|销售费用 | | | | | | | |
|---|--------------------|----|----|----|----|----|----|----|
| 5|总成本(1+2+3+4) | | | | | | | |
|---|--------------------|----|----|----|----|----|----|----|
|5.1|其中:折旧费 | | | | | | | |
|---|--------------------|----|----|----|----|----|----|----|
|5.2| 摊销费 | | | | | | | |
|---|--------------------|----|----|----|----|----|----|----|
|5.3| 借款利息 | | | | | | | |
|---|--------------------|----|----|----|----|----|----|----|
| 6|经营成本(5-5.1-5.2-5.3) | | | | | | | |
|---|--------------------|----|----|----|----|----|----|----|
| 7|可变成本(1.1+1.2) | | | | | | | |
|---|--------------------|----|----|----|----|----|----|----|
| 8|固定成本(5-7) | | | | | | | |
-------------------------------------------------------------
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
基表7 单位:万元
----------------------------------------------
| 序 | 项 目 | 1| 2| 3| 4| 5| 6| 7|
|----|-----------|---|---|---|---|---|---|---|
|一 |基建借款 | | | | | | | |
|----|-----------|---|---|---|---|---|---|---|
| 1|年初借款余额 | | | | | | | |
|----|-----------|---|---|---|---|---|---|---|
| 2|本年借款额 | | | | | | | |
|----|-----------|---|---|---|---|---|---|---|
| 3|本年应计利息 | | | | | | | |
|----|-----------|---|---|---|---|---|---|---|
| 4|本年应付利息 | | | | | | | |
|----|-----------|---|---|---|---|---|---|---|
| 5|本年付息 | | | | | | | |
|----|-----------|---|---|---|---|---|---|---|
| 6|本年应付未付利息 | | | | | | | |
|----|-----------|---|---|---|---|---|---|---|
| 7|本年合同归还本金 | | | | | | | |
|----|-----------|---|---|---|---|---|---|---|
| 8|本年应还本金 | | | | | | | |
|----|-----------|---|---|---|---|---|---|---|
| 9|本年归还本金 | | | | | | | |
|----|-----------|---|---|---|---|---|---|---|
| 10|本年应还未还本金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尤其是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问题,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经过“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大讨论,人们对证明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确实、充分”的规定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是一直未能达成共识。

为了便于司法人员在实践中准确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2010年《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第5条将之细化为五项内容:(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四)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五)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为唯一结论。有的学者将之概括为“结论唯一”标准或者“唯一性”标准,并把“唯一性”解释为“排除其他可能性”,认为只有对主要事实的证明达到“唯一性”,才能保证裁判认定的案件事实与客观事实相符,并认为它体现了“绝对”的因素。

应当说,上述关于对“证据确实、充分”的规定及学理解释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对待死刑的审慎态度,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必须是最高、最严的,以确保判处死刑案件的万无一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认识到,“结论唯一”标准并不是一个客观真实标准,一方面是因为由证据得出唯一结论是经过法官运用逻辑和经验规则推断出来的,它与法官的个人素质和自由裁量权有着密切的关系,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另一方面,该条第二款规定,办理死刑案件,对于以下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证据确定、充分:(一)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发生……说明死刑案件需要证明的事实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本身,而是“指控的犯罪事实”。

关于“唯一性”标准的普适性问题,有学者援引1984年联合国《关于保护死刑犯权利的保障措施》第4条的规定,即“只有在对被告的罪行根据明确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而对事实没有其他解释余地的情况下,才能判处死刑”,据此认为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应该高于普通刑事案件。在本质上,这里的“没有其他解释余地”与“唯一结论”的标准是一致的,但它是否适用于非死刑案件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印发两个“证据规定”的通知,办理其他刑事案件,参照规定执行。因此,对于非死刑案件犯罪事实的认定,也必须满足“唯一性”标准。事实上,证明标准是一个事实认定问题,对任何犯罪事实的证明其结论都应该是唯一的,而是否判处死刑是一个法律适用问题。很显然,那些坚持“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必须最高”的人把这两个内容相关但性质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了。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新刑事诉讼法第195条的规定来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标准仍然是“证据确实、充分”,但其第53条对这一标准的内涵作了新的规定,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笔者认为,前两项规定属于“证据标准”,是对证据本身的要求,其中“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是对证据量的要求,“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是对证据质的要求;第三项关于“排除合理怀疑”的规定,是对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的要求,是关于证明标准的新解释。

长期以来,有些学者反对将“排除合理怀疑”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主要原因在于认为它缺乏客观性。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对于该项的解释,排除合理怀疑是指“对于事实的认定,已没有符合常理的、有根据的怀疑,实际上达到确信的程度。”笔者认为,要准确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这一标准的含义:

首先,排除合理怀疑重在排除“合理”的怀疑,强调怀疑的合理性。所谓合理怀疑,是指一个普通的理性人凭借日常生活经验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明智而审慎地产生的怀疑。英美国家往往从一般意义上进行解释,如英国将之界定为这样一种怀疑:“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处理重要事务时,对你产生这种或那种影响的怀疑。”国内有学者主张用“排除一切合理怀疑”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以保证有罪裁判的正确性。笔者认为,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并不是要排除所有的怀疑,而是强调所排除的怀疑的合理性,只要怀疑是合理的,自然都要排除,因此没有必要画蛇添足。还有人认为,合理怀疑中的疑点是指那些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具有根本冲突的疑点或者重大疑点,如被害人身上的伤口与致害工具不相符、被告人口供与物证不能相互印证等;而那些一般疑点,如共犯就具体的犯罪时间表述不一致,不属于合理怀疑的范围。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虽然说合理怀疑不能是吹毛求疵的怀疑,但在有些案件中,往往是无视那些不起眼的疑点而最终造成冤假错案。

其次,排除合理怀疑是要排除有正当理由的怀疑,而非任意妄想的怀疑。合理怀疑要求怀疑者能够说出怀疑的理由,而不能毫无根据地推测或者幻想。由于与人类事件相关的每件事情都存在一些可能或者想象的怀疑的可能性,因此,合理怀疑应当是法官或者陪审员根据理性对案内证据情况经过仔细思考后产生的怀疑。

第三,排除合理怀疑要求法官确信指控的犯罪事实存在。“排除合理怀疑”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表达,体现出普通法刑事证明标准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人们在解释合理怀疑时,往往与大陆法系国家“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联系起来,将之定义为“一种道德上的确信”。如英国刑法学者塞西尔·特纳就将合理怀疑定义为陪审员对控告事实缺乏道德上的确信,如果控方要证明被告人有罪,就必须将犯罪事实证明到道德上的确信程度。尽管“排除合理怀疑”与“内心确信”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事实上并无本质区别,排除了合理怀疑,就意味着形成了内心确信,反之亦然。

最后,排除合理怀疑不要求达到绝对确定的程度,不要求百分之百的确定无疑。刑事案件事实是一种“过去的事实”,作为历史性事实,无论是当事人运用证据论证案件事实,还是法官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都将难以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加以判定,都只是基于不完全的证据对过去事实真实性的证明。这种证明属于一种典型的“回溯性认识”,而基于回溯性认识的自身特点,无论裁判者确信程度多高,所认定的事实都不可能必然正确,而只能是一种盖然性或者高度盖然性。此外,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通常是难以用百分比进行精确量化的,因为对其进行量化解释“不仅可能降低控诉方的证明责任,而且会给陪审员带来理解上的混乱”。但理论上,仍有些学者试图给出一个相对确定的范围,如有人认为法官的确信程度应当超过95%的可能性,还有人认为有罪的可能性应在75%到90%之间。这种差异的存在,恰恰表明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

刑事诉讼关系到公民的自由甚至生命的限制或者剥夺,这就决定了对于被告人的有罪认定必须达到很高的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标准被认为是人类认识活动规律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它很好地反映现代社会的价值选择,能够实现“疑罪从无”的人权保障理念,确保事实认定者作出正确的决定,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错判的风险,因此,它被认为是“自由社会最值得骄傲的方面之一”。新刑事诉讼法已经颁布并即将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将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分别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副教授)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