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4:42:49  浏览:85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

重庆市人大


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
重庆市人大


(1997年9月13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九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呆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和鼓励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 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工作为主;坚持与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勤劳致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把人口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对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计划生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把计划生育纳入社区服务内容;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对计划生育实行综合管理。
第八条 市和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依照本条例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 村(居)民委员会实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做好经常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服务管理工作。
第十条 计划、财政、卫生、民政、人事、教育、公安、工商、劳动、农业、统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配合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应支持和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协会应宣传、动员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充分肆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第十一条 计划生育生育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技术服务避孕药具服务机构负责做好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的供应、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生育法定代表人责任制。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公开计划生育的办事规定和程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避)民委员会、单位应定期公布生育计划执行情况及对计划生育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接受公民的监督。
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制度,有关单位应如实填报,不得瞒报、虚报。
第十四条 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节育手术并发症和独生子女病残儿的医学鉴定由市或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
第十六条 计划生育费实行乡(镇)街道征收区县(市)管理,财政、审计监督,全部用于计划生育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其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条 提倡计划生育保险,逐步建立和完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章 生育节制
第十八条 生育应按计划进行,禁止计划外生育。
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
少数民族也应实行计划生育。
第十九条 提倡和鼓励晚婚、晚育。
男女双方按法定婚龄各推迟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达到晚婚年龄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二十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夫妻,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第一个子女经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三)再婚的夫妻,再婚前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四)婚后多年不育,依法收养一子女后又怀孕的;
(五)农村村民中男到独生女家结婚落户的;
(六)农村村民中夫妻一方为烈士独生子女的;
(七)农村村民中夫妻一方为二等甲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八)农村村民中夫妻一方因公致残,相当于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九)农村村民中几个亲兄弟只有一个有生育能力的;
(十)农村村民中夫妻一方两代以上者是独生子女的;
(十一)农村村民中因丧偶再婚的夫妻,再婚前丧偶一方子女不超过两个、一方无子女的;
(十二)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部分山区农村村民中缺乏劳动力的独生女户和边远高寒大山区农村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户。
符合前款规定,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一般应间隔四周年。
本条所称无子女,是指未生育、未收养和生育后子女死亡的。
第二十一条 在本市定居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同胞和归国华侨、外国公民的生育,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夫妻将子女遗弃或违法送养的,不得再生育;
(二)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条件的夫妻因户籍地变迁,不符合现户籍地生育政策的,执行现户籍地的生育政策,已怀孕者除外;
(三)女方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执行从严地的生育政策;
(四)农村村民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或被城镇企业聘用为合同制,职工的,在工作期间执行城镇居民生育政策。
第二十三条 依照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夫妻在怀孕后四个月内应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领取《生育证》。
第二十四条 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二十一条规定,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由女方单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审查,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应在接到申请三个月内核实
上报,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受理上报申请两个月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批准生育的,发给《生育证》。逾期未将审批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的,视为批准,并于30日内补发《生育证》。
少数地区对批准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征收一定数额的生育费,由区、县(市)人民政府报重庆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财政统一征收,主要用于计划生育、教育事业。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计划外生育:
(一)未婚生育的;
(二)骗取《生育证》生育的;
(三)无《生育证》生育第二个子女以上的。
违法收养子女的,视为计划外生育。
计划外怀孕后,无医疗机构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出具的终止妊娠证明的,按计划外生育处理。

第四章 优生优育和节育
第二十六条 公民应接受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和优生优育指导。
第二十七条 夫妻一方经医学鉴定患有不宜生育疾病的,应在医师指导下采取长效节育措施。
生育过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要求生育的,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接受医学检查。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对产前诊断其胎儿患有严重遣传性疾病或严重缺陷的孕妇,应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建议。
第二十八条 禁止非医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人工流产和采用人工方法催生早产。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应开展优生优育、生育、节育和不育症治疗等生殖保健服务。
第三十条 提倡和鼓励夫妻在生育子女后及时采取安全、可靠的长效节育措施。
第三十一条 免费供应育龄夫妻避孕药具。
节育措施的费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由所在单位在医疗费或社会统筹医疗费中开支,城镇无业居民和农村村民从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经费中开支。
第三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必要时可与育龄夫妻签订生育保健服务合同,提供避孕、节育保健服务,育龄夫妻应予配合。合同的管理办法由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三条 施行节育手术的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手术条件和专业技术人员并持有市或区、县(市)卫生或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和“合格证”,确保受术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十四条 夫妻采取节育措施后,因情况变化,符合生育政策需再生育的,凭《生育证》施行复育手术;因医学等特殊情况,凭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核实的诊断证明书改变节育措施。其手术费用按节育手术费办理。
第三十五条 计划外怀孕的妇女,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家属应予教育帮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支持他人计划外怀孕、生育。
第三十六条 对因节育措施失败而怀孕采取补救措施的或因节育手术引起并发证的,经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在治疗期间,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视为出勤,享受同等工资福利等遇;农村村民减免本人当年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治疗费按节
育手术费的开支办法处理。属于医疗事故的,依法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
第三十七条 离开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到异地居住的育龄公民(以下简称流动人口),应遵守计划生育法规、政策。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负责、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第三十八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行“谁用人谁管理,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应与雇请和留宿外来人员的单位和个人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
第三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庆组织有关单位为在本地居住的已婚育龄人员提供避孕药具,定期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及其他生育保健服务,指导计划外和意外妊娠的妇女及进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并定期向户籍地计划生育工人机构通报生育、节育情况

第四十条 公安、工商、劳动、卫生、建设等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配合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查验育龄妇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和孕妇的《生育证》,发现无证怀孕的妇女,应及时告知当时计划生育工作机构。
单位和个人接纳流动人口,应查验育龄妇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和孕妇的《生育证》,对无证的不得接纳其从业、居住;发现无证怀孕的妇女,应及时告当地计划生育工作机构。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负有配合管理义务的部门、单位和接纳流动人口的单位、个人,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应当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计划重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十一条 流动人口外出前应与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合同的管理办法由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育龄妇女拟离开户籍离开户籍地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
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应于3日内到村(居)民委员会登记,接受计划生育指导和服务,并按有关规定缴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费。已生育的充龄妇女应定期几户籍所在地反馈经现居住地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核实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

第六章 优待与奖励
第四十二条 晚婚的职工,增加婚假10日;晚育的妇女,增加产假20日。增加的婚假、产假视为出勤。
农村晚育的妇女,免去当年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第四十三条 夫妻只有一个未满14周岁的子女,经双方申请,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核实,由女方单位所在地或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第四十四条 夫妻计划内生育的子女系双胞胎和多胞胎的,不视为计划外生育,也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
第四十五条 对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者每月发给双方奖励金总额5至10元,从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日起发至子女14周岁止。
奖励金由双方所在单位各负担50%,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由所在单位发给;
(二)城镇无业居民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从事业费中发给;
(三)城镇无业居民由乡(镇)人民政府、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四)农村村民,从各级人民政府财政经费、乡(镇)统筹费、计划外生育费中各筹集一部分作为奖励金,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负责发给,筹集奖励金的具体办法由区、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五)无工作单位的在校研究生,由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发给,送培、委培的在校研究生,由原所在单位发给。
丧偶者由其在单位全额发给;离婚的仍由双方所在单位各发一半;再婚夫妻符合条件者,重新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继续享受有关优待和奖励。
第四十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退休后可增发5%的退休金或给予一次性奖励,国家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所在单位可给予一次性奖励:
(一)晚婚、晚育并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
(二)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连续五年未计划外怀孕的已婚育龄妇女;
(三)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
第四十八条 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待:
(一)子女入托、入学、就医、就业,在同等条件下应予优先;
(二)子女的学杂费,其父母所在单位有条件的可给予补助;
(三)划分宅基地或分配住房,按两个子女计算;
(四)农村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年老后,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提供义务工和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发给补助金等方式,对其生产、生活、就医给予照顾。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夫妻,单位可给予以下优待:
(一)晚育者,产假期间给男方护理假七天,视为出勤;
(二)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产假满后可连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休假期间的工资按基本工资的75%发给;
(三)节育手术住院期间确需护理的,经手术单位证明,给其配偶护理假,视为出勤。
第五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对农村计划生育户发展经济应优先给予扶持。

第七章 限制与处罚
第五十一条 计划生育一个子女的,分别按双方上年收入的二至三倍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其总额不得低于3000元;已按本条例第二十、二十一条规定生育后计划外生育的不得低于4000元;继续计划外生育的,加倍征收计划外生育费。
计划外生育人员的年收入不明的,其年收入可按照所在乡(镇)、城区(街道)劳动者上年平均年收入的三至五倍计算。
经征收单位认定,一次缴请计划外生育费确有困难的可分次缴纳,逾期不缴纳者,按日办收应缴款额1-5‰的滞纳金。
第五十二条 符合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条件,生育前未领取《生育证》的,征收无证生育费100元。
第五十三条 计划外生育费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征收。对计划外生育人员证收计划外生育费,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所在地征收,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所在地征收,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征收。
流动人口在一地因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被征收了计划外生育费,未达到户籍地或计划外生育发生地征收标准的,应由户籍地或计划外生育发生地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追收差额部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理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作出征收计划外重庆费处理决定确有困难的,可提请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五十四条 对计划外生育人员,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应给予以下处理:
(一)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已享受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分娩的费用不予报销;
(二)给予行政处分;
(三)审批宅基地时,计划外生育的人口予以扣除。
第五十五条 不履行生育保健服务合同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的,按合同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为他人摘取宫内节育器、进行复通手术、催生早产手术、胎儿性别鉴定、终止妊娠手术以及做假节育手术和出具假手术证明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
违法所得,并处以20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罚款;个体行医的;还应由区、县(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行医许可证,无证行医的依法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事业责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涂改《生育证》的,由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以100元以下罚款;转让、出集《生育证》的,由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20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的罚款;伪造《生育证》的,移
交公安机关查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区、县(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对未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单位,当年不得评为“文明单位”或“先进集体”,并按责任书的约定追究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行政责任。
第六十条 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贪污、挪用、私分计划外生育费的,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退回。对责任人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按统计法规规定处理。
第六十一条 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对阻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扰乱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秩序,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十二条 当事人对征收计划外生育费或行政处理规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诉讼;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民族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自治县的计划生育办法,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具体实施中的问题,由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六十五条 重庆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就实施中的问题作出规定。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1997年9月1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附英文)

国务院


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附英文)

1990年5月19日,国务院

第一条 为了吸收外商投资从事开发经营成片土地(以下简称成片开发),以加强公用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成片开发是指:在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依照规划对土地进行综合性的开发建设,平整场地、建设供排水、供电、供热、道路交通、通信等公用设施,形成工业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条件,然后进行转让土地使用权、经营公用事业;或者进而建设通用工业厂房以及相配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地面建筑物,并对这些地面建筑物从事转让或出租的经营活动。
成片开发应确定明确的开发目标,应有明确意向的利用开发后土地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 吸收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开发的项目,应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成片开发项目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下同)。
使用耕地一千亩以下、其他土地二千亩以下,综合开发投资额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包括经济特区人民政府或者管理委员会,下同)审批权限内的成片开发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使用耕地超过一千亩、其他土地超过二千亩,或者综合开发投资额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权限的成片开发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核和综合平衡后,由国务院审批。
第四条 外商投资成片开发,应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规定,成立从事开发经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
开发企业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其一切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开发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管理,但在其开发区域内没有行政管理权。开发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是商务关系。
国家鼓励国营企业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或合作条件,与外商组成开发企业。
第五条 开发企业应依法取得开发区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开发区域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向开发企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依照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合理确定地块范围、用途、年限、出让金和其他条件,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权限报经批准。
第六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其地下资源和埋藏物仍属于国家所有。如需开发利用,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管理。
第七条 开发企业应编制成片开发规划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规定开发建设的总目标和分期目标,实施开发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开发后土地利用方案等。
成片开发规划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审批机关应就有关公用设施建设和经营,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协调。
第八条 开发区域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开发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服从规划管理。
开发区域的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
第九条 开发企业必须在实施成片开发规划,并达到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规定的条件后,方可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发企业未按照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规定的条件和成片开发规划的要求投资开发土地的,不得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开发企业和其他企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抵押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终止,应依照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办理。
第十条 开发企业可以吸引投资者到开发区域投资,受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举办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应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规定成立。
在开发区域举办企业,应符合国家有关投资产业政策的要求。国家鼓励举办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
第十一条 开发区域的邮电通信事业,由邮电部门统一规划、建设与经营。也可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主管部门批准,由开发企业投资建设,或者开发企业与邮电部门合资建设通信设施,建成后移交邮电部门经营,并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对开发企业给予经济补偿。
第十二条 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区域内自备电站、热力站、水厂等生产性公用设施的,可以经营开发区域内的供电、供水、供热等业务,也可以交地方公用事业企业经营。公用设施能力有富余,需要供应区域外,或者需要与区域外设施联网运行的,开发企业应与地方公用事业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合同,按合同规定的条件经营。
开发区域接引区域外水、电等资源的,应由地方公用事业企业经营。
第十三条 开发区域地块范围涉及海岸港湾或者江河建港区段的,岸线由国家统一规划和管理。开发企业可以按照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经营专用港区和码头。
第十四条 开发区域内不得从事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
第十五条 以举办出口加工企业为主的开发区域,需要在进出口管理、海关管理等方面采取特殊管理措施的,应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开发区域的行政管理、司法管理、口岸管理、海关管理等,分别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所在的地方人民政府和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投资从事成片开发,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内施行。

INTERIM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FOREIGN-INVESTED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RACTS OF LAND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INTERIM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FOREIGN-INVESTE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RACTS OF LAND
(Promulgated by Decree No. 56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May 19, 1990 and effective as of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
Article 1
These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for the purpose of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racts of lan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ract development") so as to intensify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works,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for investment,
introduce foreign-invested technically advanced enterprises and export-
oriented enterprises and develop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y.
Article 2
The term "tract development" as used in these Measures means that after
obtaining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state-owned land, the investors shall
carry out, as planne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land, including levelling the ground and constructing such public works a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 power and heat supply systems, roads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so that
conditions shall be created for the land to be used for industrial or
other construction purposes. The investor shall then transfer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land for operating public utilities, or proceed to
construct such above-ground buildings as industrial houses and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for production and everyday life services and engage
in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ransferring or leasing these above-ground
buildings.
Definite development targets shall be specified for tract development and
there shall be definite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at are intended to make
use of the developed land.
Article 3
With respect to a project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for tract
development, the municipal or county people's government shall organize
the drawing up of a tract development project proposal (or a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the same hereinafter). With respect to a tract development
project which is to make use of 1,000 mu or less of arable land or 2,000
mu or less of other land and whose amount of investment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alls within the limits of powers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or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cluding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r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of a special economic zone, the
same hereinafter), the project proposal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or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With respect
to a tract development project which is to make use of more than 1,000 mu
of arable land or more than 2,000 mu of other land and whose amount of
investment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exceeds the limits of powers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or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project proposal shall be submitted, through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or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the State Planning Commission for examination,
verification and overall balancing and then to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rticle 4
Foreign investors who intend to invest for tract development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pective provisions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hinese-Foreign Equity Joint Ventures,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and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Foreign-Capital
Enterprises, form a Chinese-foreign equity joint venture, or a Chinese-
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 or a foreign-capital enterpris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o engag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tract of land.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shall be governed and protected by the law of
China and all their activities shall abide by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act on their own in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but they shall have no administrative power in
their development are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development enterprise
and other enterprises shall be of a commercial nature.
The State encourage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form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ors by using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state-
owned land as investment or condition of co-operation.
Article 5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shall obtain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state-
owned land in their development are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In assigning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State-owned land to a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municipality or county where
the development area is located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land, rationally specify the bounds of the tract of land, the purpose of
its use, the term of assignment, the assignment fee and other conditions,
sign a contract for assigning the State-owned land and submit it for
approv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imits of powers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with respect to the assignment of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State-
owned land.
Article 6
After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State-owned land has been assigned, the
resources and objects buried thereunder shall continue to be owned by the
State. If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it and utilize them,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shall be administe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tinent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Article 7
A development enterprise shall draw up a tract development plan or a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which shall specify the overall targets and
respective targets for different stages, the specific details and
requirements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and the plan to utilize the
developed land.
The tract development plan or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shall, after
exa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 by the municipal or county people's
government, be submitted to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or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The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authorities
shall organize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concerned to provide co-
ordination concer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levant
public works.
Article 8
If the development area is within the limits of a planned urban area, the
various item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hall b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ity planning and be submitted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lanning.
The various items of construction in a development area shall b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laws,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of the State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ticle 9
A development enterprise may transfer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state-
owned land only after it has carried out the plan of tract development and
satisfied all the conditions prescribed in the contract for assigning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state-owned land. No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hat
fails to inve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prescribed in the contract for assigning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state-owned lan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lan for tract
development may transfer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state-owned land.
The transfer or mortgage of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state-owned land by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and other enterprises, and the termination of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state-owned land sha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land.
Article 10
A development enterprise may attract investors to the development area to
make investment, accept the transferred right to the use of state-owned
land and launch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shall be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pective provisions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hinese-Foreign Equity Joint Ventures,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and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Foreign-Capital
Enterprises.
The launching of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areas shall b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tate policy concerning the investment in industries.
The State encourages the launching of technically advanced enterprises and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Article 11
The postal and communication undertakings in the development areas shall
be placed under the unified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ostal department. Or they may,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or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e constructed with investment by a development enterprise; or th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and the postal department may pool their invest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which, in either case,
shall be transferred, after completion, to the postal department for
operation, with financial compensation to be given to th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ract signed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Article 12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that invest in public utilities of their own such
as power stations, heat stations and water plants within the development
area may operate the business of power, water and heat supplies within the
development area or hand them over to the local enterprises of public
utilities for operation. If the capacity of the public utilities is in
surplus, which renders it necessary to be supplied to places outside the
development area or to be connected to a network outside the development
area for operation, th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shall sign a contract with
the local enterprises of public ut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tinent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and oper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prescribed in the contract. If it is necessary for a development area to
use water and power resources from outside, the business thereof shall be
operated by the local enterprises of public utilities.
Article 13
If a development area covers a coastal port or bay, or a river port
sector, the coastline or riverside line shall be placed under the unified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State. Th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may
construct and operate a special port area and wharf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nified planning of the competent state communication authorities.
Article 14
No business activities or social activities that are banned by the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may be engaged
within the development areas.
Article 15
If special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re required in respect of import and
export administration and Customs administration for a development area
which is mainly intended for the operation of export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hese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approval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administration
shall be formulat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State.
Article 16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port administration
and Customs administration in a development area shall be organized and
exercised respectively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State,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locality where the development area is
situated, and the judicial organs that have jurisdiction.
Article 17
Tract development with investment by firms, enterprises and other economic
organizations or individuals from the regions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shall be governed with reference to these Measures.
Article 18
These Measures shall be put into effect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 specific
economic zones, the open coastal cities and the open coastal economic
zones as of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2年4月30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汇发〔2002〕42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工作及健全外资外汇登记制度的通知》(财会[2002]1017号,以下简称《通知》),完善管理,规范操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健全外资外汇登记制度,有利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有利于外汇资金的合理有序流动。各外汇分局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完善内控制度,认真完成好外商投资企业验资询证审核、登记工作。业务量大的分、支局要调整、充实人员。外汇局内各业务部门应注意协作、配合。同时,要注重与所在地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注协”)的工作协调,在会计师事务所严格执行《通知》和我局要求的基础上,双方密切合作,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工作质量。

二、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应由企业填写并附相关证明文件复印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向外汇局询证。会计师事务所向外汇局询证时,要出具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的工作联系函。

三、《通知》第一条第四款“以询证上述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合规性”仅指:询证相关资本金帐户开立是否经外汇局批准;相关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是否由外汇局签发;相关纸质进口报关单是否与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中对应电子底帐相符、是否已凭以付汇。

四、外汇局收到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及所附证明文件后,应根据本通知所附操作规程(见附件一)要求,认真审核,在5个工作日内回函,并将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证明文件、回函复印件及相关查询材料等存档备查。

(一)如所询证事项核对无误,外汇局应给予外资外汇登记编号(外资外汇登记编号方法为:外汇登记证编号�两位顺序号,顺序号为该企业询证次数编号,如:企业第二次来询证,顺序号应为02),并在回函(回函格式见附件二)中选择以下相应意见予以表述:

所询资本金帐户系由我分(支)局/外汇管理部批准开立;

所询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系由分(支)局/外汇管理部签发;

所询进口货物报关单与核查系统相符且未凭以付汇。

(二)如发现询证事项与有关情况不符,外汇局不给予外资外汇登记编号,并在回函(回函格式见附件三)中选择以下相应意见予以表述:

1、附送文件不完备(列明文件名称);

2、附送文件核对不相符(列明文件名称、编号及不符点);

3、附送文件重复使用(列明文件名称及编号);

4、非资本金帐户资金出资;

5、资本金帐户开立未经批准;

6、进口货物报关单已凭以付汇(列明报关单编号);

7、未标明商品价值鉴定书编号。

五、外汇局要对来函和回函进行登记,并严格履行签收手续。

六、外方出资者以实物出资进行验资时,对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无外汇指定银行和外汇局业务专用章的纸质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外汇局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应向进口核销部门查询报关单内容与“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中的报关单电子底帐是否一致和是否已凭以付汇、核销,进口核销部门应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查询工作。

进口核销部门通过“超级金融IC卡”进入“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如果通过“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确认纸质报关单与报关单电子底帐内容一致且未凭以付汇或核销的,进口核销部门应在“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中结案并注销相应的报关单电子底帐,向资本项目管理部门提供加盖“进口付汇核销监管业务章”的进口货物报关单电子底联。

如果纸质进口货物报关单与电子底帐内容不一致或已凭以付汇、核销的,进口核销部门应在打印出的报关单电子底联上注明并加盖“进口付汇核销监管业务章”, 退回资本项目管理部门。

如果纸质报关单在“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中不存在相应的报关单电子底帐,进口核销部门应在纸质报关单复印件上注明并加盖“进口付汇核销监管业务章”,退回资本项目管理部门。

七、对于异地签发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审核地外汇局应将核准件复印件和查询函(附件四)一并传真给签发地外汇局,签发地外汇局核对后,在查询函上注明查询结果并加盖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章,于两个工作日内传真给审核地外汇局。签发地外汇局应同时将有关资料存档备查。

八、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外方出资情况询证程序后,如因情况变化不出具验资报告的,应及时将变更情况以书面方式告知外汇局,外汇局应注销对应的外资外汇登记编号。

九、外汇局要建立专门的电脑或手工台帐(电脑台帐应具备简单查询和汇总功能)。在对询证文件核对无误并回函后,应将询证函中“外方出资情况明细表”的内容予以登记,外资外汇登记金额扣除无形资产出资金额后,不得超出所询证外方出资证明文件汇总金额,同时登记企业名称、法人代码、出资日期、外资外汇登记编号。若外资外汇登记编号已注销,

应在台帐中注明。

十、外汇局逐月汇总、上报“--地区--年--月外资外汇登记情况报告”(附件五)。各支局于月初5个工作日内上报分局,分局(外汇管理部)汇总后于月初8个工作日内上报总局。

十一、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和上海钻石交易所内外商投资企业、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验资询证及登记另行规定。在新规定出台之前,仍按照原规定办理,会计师事务所不必向外汇局办理外方出资情况询证手续。

十二、外汇局如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未履行规定的询证程序出具验资报告、或出具虚假报告,应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当地注协,在注协或财政部门作出处理结论之前,外汇局不受理该会计师事务所新的询证业务。

十三、在办理外商投资企业验资询证登记过程中,发现外汇指定银行、外商投资企业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外汇局根据有关外汇管理法规予以处罚。

十四、本通知自2002年5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司反映。

附件:

一、询证业务审核、登记操作规程

二、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回函(格式之一)(略)

三、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回函(格式之二)(略)

四、资本项目异地外汇业务查询函(格式)(略)

五、--地区--年--月外资外汇登记情况报告(格式)(略)


 

二OO二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一---1

外方现汇出资验资询证的审核、登记操作规程


法规依据
审核材料
审核原则
审核要素
授权范围
注意事项

《财政部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工作及健全外资外汇登记制度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境内外汇帐户管理办法》

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


银行询证函回函

外国投资者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履行外汇出资程序。
1、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中“外方出资情况明细表”所列外汇资本金情况与银行询证函回函是否相符。

2、资本金帐户开立是否经外汇局批准;

3、“帐户性质”栏是否注明为“资本金帐户”;

4、汇款银行如为境内银行,境内原币划转是否经批准。

5、银行询证函回函是否重复使用。
分局及辖内支局按属地原则办理。

5个工作日内回函。


核对无误后,给予外资外汇登记编号并予以登记。


核对有误的,不给予外资外汇登记编号、不予登记。


由于银行手续费的原因,外汇资本金登记金额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小于银行询证函回函列示金额。


外汇局不必在询证函上发表意见。



附件一---2

实物投资验资询证审核、登记操作规程


法规依据
审核材料
审核原则
审核要素
授权范围
注意事项

《财政部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工作及健全外资外汇登记制度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

2、无外汇指定银行和外汇局业务专用章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
外国投资者应如实履行实物出资义务和有关管理程序。
1、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中“外方出资情况明细表”所列实物出资金额是否小于或等于进口货物报关单金额。

2、进口报关单是否与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中电子底联相符,是否已凭以付汇。

3、对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方以实物投资的,询证函中所列进口报关单备注栏是否注明商品价值鉴定书编号。

分局及辖内支局按属地原则办理。

5个工作日内回函。


核对无误后,给予外资外汇登记编号并予以登记。


核对有误的,不给予外资外汇登记编号、不予登记。


由于商品价值鉴定的原因,实物出资登记金额可以小于进口货物报关单列示金额。


外汇局不必在询证函上发表意见。



 

附件一---3

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询证审核、登记操作规程

法规依据
审核材料
审核原则
审核要素
授权范围
注意事项

《财政部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工作及健全外资外汇登记制度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


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复印件)
外国投资者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办理境内人民币形态资本再投资、境内外汇划转审批程序。
1、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中“外方出资情况明细表”所列情况与所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中所列情况是否相符。

2、所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与外汇局留存核准件是否相符。

3、所附异地签发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与外汇局查询结果是否相符。

分局及辖内支局按属地原则办理。
1、5个工作日内回函。

2、核对无误后,给予外资外汇登记编号并予以登记。

3、核对有误的,不给予外资外汇登记编号、不予登记。

4、用作外方出资证明文件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不因超过15个工作日而失效,各分(支)局/外汇管理部不得因此出具负面意见。

5、外国投资者如以人民币形态资本境内再投资涉及外汇划入资本金帐户内的,应在登记表相应投资方式备注栏中注明该笔外汇划转金额。

6、外汇局不必在询证函上发表意见。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