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商务部关于深入实施“三绿工程”防治禽流感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5:25:15  浏览:899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务部关于深入实施“三绿工程”防治禽流感的通知

商务部


商务部关于深入实施“三绿工程”防治禽流感的通知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加上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严重,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防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决打好防治禽流感的阻击战,确保上市销售食品的卫生质量安全,现就深入实施“三绿工程”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三绿工程”在防治禽流感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传播快、危害大的一类动物疫病,不仅严重制约畜牧业甚至经济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地域辽阔,人畜禽流动性强,流通、加工环节链条长、辐射面广,防疫难度较大。深入实施“三绿工程”,引导消费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禽类及其产品的检疫及市场管理,建立严防疫、无污染的绿色通道网络,对于有效防治禽流感扩散,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防治禽流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克服麻痹情绪和侥幸心理,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把防治禽流感工作作为当前实施三绿工程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协调配合到位,政策保障到位。

  二、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培养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

  各地要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食品卫生观念。一是不购买未经检疫的或正规食品市场外交易的活畜禽及其产品;二是不食用未经检疫的畜禽产品,不生食畜禽肉和内脏。烹制畜禽产品要经高温处理,产品中心温度达70℃持续一分种以上。操作时生熟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三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不随地吐痰,特别要搞好厨房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四是减少与畜禽等动物接触,对家禽、宠物要进行科学管理。

  三、加快培育绿色市场步伐,创建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

  各地要加快培育绿色市场步伐,积极创建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一是要督促食品市场认真执行《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GB/T19220-2003)、《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GB/T19221-2003)和《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GB19085-2003)等国家标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市场内环境清洁卫生,定时对通风设施等重点部位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进行消毒,及时通风换气,加强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做好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畜禽的经销、运输、屠宰等环节的畜禽废弃物(如粪便、羽毛、内脏及其他加工废料等)的无害化处理及安全填埋工作。特别要做好畜禽等动物贩运者、经销商、屠宰人员等高暴露人群的个人防护;二是要加强对畜禽及其产品经销的监督管理,确保交易的畜禽及其产品来自于非疫区,确保无检疫合格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产品不上市销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及其他食品销售场所、餐饮企业要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的2号公告规定,严把市场准入关,规范进货渠道,严格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完善购销档案。对已入库的畜禽及其产品要认真清理,查验检疫票证,发现问题及时封存,并妥善处理;三是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商业企业发展网上购物、电话预订、邮购等新型营销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利、优质的服务;四是督促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严把原料入厂关,规范检验和检疫程序,并加大产品出厂检验关。按照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要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畜禽屠宰行为,积极实施家禽定点屠宰。加大打击私屠滥宰的执法力度,适当扩大猪牛羊定点屠宰量,做好替代品货源组织工作,加强市场供应的动态监管,保障卫生质量安全肉品的市场供应。

  四、加强管理“绿色通道”,确保健康畜禽及其产品运输畅通

  为确保健康畜禽及其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各地要加强“绿色通道”管理。一是加强运输源头管理,加强与防疫部门合作,严禁禽类产品运出疫区;二是做好出入疫区营运车辆的消毒等防疫工作,确保禽流感疫情不通过车船等交通工具扩散传播;三是食品运输要根据商品特性及有关运输规范,采取封闭、吊挂、冷链、保鲜等措施严防运输途中污染;四是要加强“绿色通道”及设施的巡视和检查,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其他地区健康畜禽及其产品流通。
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研究落实扶持“三绿工程”的政策措施,将防治禽流感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安全水平。

  二00四年二月十一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赌博活动的决定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赌博活动的决定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1984年1月17日湖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湖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交付的关于禁止赌博活动的议案。会议认为,我省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赌博活动虽有所收敛,但赌博之风仍未刹住。为此,根据我国刑法和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精神,特作如下决定:
一、赌博是违法行为,它腐蚀人们的思想,污染社会风气,诱发犯罪,妨害社会秩序,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生产、工作和生活。对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必须一律禁止。
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把打击、禁止赌博活动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抓好。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教育人民自觉地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三、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地开展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教育他们不得参与赌博活动。对参与赌博活动的干部,一经查明,应严肃处理。
四、参与赌博活动的人员,在本决定公布后,只要不再重犯,不予追究。
五、对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赌棍、赌头、设赌抽头的窝主和教唆犯,以及提供赌具、赌场,从中牟利的,或者多次参与赌博活动,屡教不改的,必须依法惩处。对兼有盗窃、抢劫、杀人等其他罪行的,应按数罪并罚,依法从严惩办。对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坦白
交代或揭发同伙的,可以从宽处理。
六、任何单位和公民都有权制止、检举揭发赌博行为。任何人不得阻挠公安人员查缉赌博活动,不得包庇赌博人员,不得对检举揭发人进行行凶、打击报复。违者,必须严肃处理。
七、因赌博输赢直接形成的债权债务,经公安机关核实认定后,宣布一律无效。
八、对检举揭发赌博活动的,或者协助公安人员抓赌有功的,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九、对应追究刑事、行政责任的赌博人员,必须分别依照刑事诉讼法、劳动教养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办理。
十、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1984年1月17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启用外汇反洗钱信息系统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启用外汇反洗钱信息系统的通知

(2005年6月28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汇发[2005]45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总行、浙商银行:

为进一步提高外汇反洗钱工作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设计开发了外汇反洗钱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反洗钱信息系统)。目前,反洗钱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部署和培训工作已经完成,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于2005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为确保反洗钱监管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开展,保证反洗钱信息系统顺利推广使用,现就启用反洗钱信息系统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5年7月1日开始,各银行主报告行按照当地外汇分局规定的网址,登录反洗钱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向当地外汇分局报送汇总后的辖内分支机构2005年6月(含)以后发生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数据等反洗钱监管信息。

二、2005年7月至8月期间,各银行主报告行向当地外汇分局报送辖内分支机构6月和7月外汇反洗钱监管数据时,要通过新启用的反洗钱信息系统和原报告途径并行报送。其中,通过原报告途径报送的数据由于不能自动转报,需要由当地外汇分局手工转换为旧版格式数据以后,通过原报告途径向国家外汇管理局转报。

三、从2005年9月1日开始,新启用的反洗钱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原报告系统及报告途径停止使用。

四、反洗钱信息系统正式启用以后,银行收集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电子数据由主报告行通过反洗钱信息系统向当地外汇分局报送。银行总行汇总的全行系统的反洗钱数据留存在总行内部,以备反洗钱工作需要时调用,暂不需要向当地外汇分局报送。现行外汇反洗钱工作制度中的其他规定继续适用。

五、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总行应要求所属分支机构积极配合当地外汇分局的工作,按照外汇反洗钱工作制度,及时、规范、准确地完成外汇反洗钱监管信息的填写、报送、核查和反馈工作。

六、各外汇分局应做好对辖内分支机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外汇反洗钱工作督导、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

收到本通知后,请各外汇分局及时转发辖内分支机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和外资银行,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总行及时转发所属分支机构。如遇问题,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反映。

联系人及电话:

管理检查司 杨大立 电话 010-68402390

信息中心 朱 勇 电话 010-68402026

传真 010-68402024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